Search


最近在看《傷心咖啡店之歌》(對,第一次看,似乎有點腿),下面談的應該沒有劇情雷,只是談談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最近在看《傷心咖啡店之歌》(對,第一次看,似乎有點腿),下面談的應該沒有劇情雷,只是談談主角馬蒂的薪水。

這是朱少麟1996年發表的作品,假設故事背景也是1996年前後,馬蒂當時的薪水是27K(試用期),後來她轉正職,薪水變成35K,而且因為工作表現,很快獲得老闆的賞識。

同時,馬蒂打了零工,每晚四小時,月薪是25K。也就是說,馬蒂一個月有60K的收入。因為有了穩定的工作、優渥的薪水,所以後續劇情進展中,馬蒂再沒有為了生計而煩惱過,不但能經濟獨立,還能每個月給爸媽20K。

對比全聯總裁1977年的第一份薪水是9K,二十年後的馬蒂正職本薪35K。再二十年後的我們,國人平均薪資是40K。

到底是我們不夠努力、我們愛花錢,還是這個國家的薪資已經在大資本家的把持及剝削勞力下停滯不前?

馬蒂在安穩的生活條件下,仍對人生的意義及目標感到徬徨不安,對未來而忐忑不安、裹足不前。

那我們呢?

我們也是馬蒂,在大都市裡掙扎喘息,在高升的物價中還能以「平價時尚」活得像個人。從大資本家的口袋掏取微薄的薪水,在大資本家的商店裡用青春消費,我們在資本主義的網羅中仍被視為「不努力」、「愛花錢」的世代。

我們是更可悲的馬蒂。

#我才看一半仍不知道馬蒂的結局所以不要暴雷啊啊
#編走編看
#B編的冊格仔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是B編。 這裡有出版業的大小事。 偶爾談一下書, 偶爾談一下出版業, 偶爾談一下韓劇, 偶爾談一下社會。 ▲合作請洽:[email protected] ▲LINE社群搜尋「B編的冊格仔」
View all posts